在古代文学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这是一首描绘新娘出嫁时美好景象的诗歌,全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此句中的“桃之夭夭”形容桃花盛开、枝繁叶茂的状态,“灼灼其华”则进一步强调了桃花鲜艳明亮的特点。整句话通过描写桃花的美好来比喻新娘的美丽端庄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古人对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的向往。这种以自然景物象征人生理想的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成为后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