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孟尝君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该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礼贤下士、广纳门客的作风,以及他在政治上的权谋与成败。
一、
孟尝君是齐国宗室,以好客闻名于世,门下有三千门客。他虽出身贵族,但并不骄奢淫逸,而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他曾多次参与重大决策,也曾因权力斗争而遭贬谪,最终在魏国去世。
文中通过多个故事,如“鸡鸣狗盗”、“冯谖焚券”等,生动刻画了孟尝君的性格特点和政治智慧,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活跃与社会动荡。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孟尝君,齐人也。姓田氏,名文。 | 孟尝君是齐国人,姓田,名文。 |
其父曰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也。 | 他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 |
婴相齐,封于薛。 | 田婴担任齐国相国,并被封于薛地。 |
孟尝君之父死,诸子争立。 | 孟尝君的父亲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 |
孟尝君以贤,得立。 | 因为孟尝君贤能,得以继位。 |
于是孟尝君率其党与,聚食客三千余人。 | 于是孟尝君带领他的党羽,聚集了三千多名门客。 |
食客数千人,皆依孟尝君。 | 数千名食客都依附于孟尝君。 |
孟尝君待客,不问贵贱,皆与同食。 | 孟尝君对待宾客,不论贵贱,都与他们同吃同住。 |
有一客,姓冯,名谖,贫乏不能自存,托于孟尝君。 | 有一位客人,姓冯,名谖,因贫穷无法自立,投靠了孟尝君。 |
谖曰:“臣贫,无以为家,愿寄食于君。” | 冯谖说:“我贫穷,无法安家,愿意寄居在您这里。” |
孟尝君曰:“诺。” | 孟尝君说:“好。” |
后数月,孟尝君使人视冯谖,见其无能,欲遣之。 | 过了几个月,孟尝君派人查看冯谖,发现他没有才能,想把他打发走。 |
谖曰:“臣无能,然愿一试。” | 冯谖说:“我没有能力,但希望能试一次。” |
于是孟尝君使为客,主钱谷。 | 于是孟尝君让他做门客,管理钱粮事务。 |
谖乃使人收债于薛,责其民,多得息钱。 | 冯谖派人去薛地收债,向百姓讨债,得到了很多利息。 |
孟尝君怒曰:“此非吾所以养客也!” | 孟尝君生气地说:“这不是我养门客的原因!” |
谖曰:“今君之妾妾,皆以君之富贵,而贪利者也。 | 冯谖说:“现在您的妻妾们,都是因为您的富贵而贪图利益的人。 |
今若令民还债,则怨君;若不令,则失财。 | 如果让百姓还债,他们会怨恨您;如果不让他们还债,就会损失钱财。 |
故臣请为君焚券书,以示恩。” | 所以我请求为您烧掉借据,以显示您的恩德。” |
孟尝君曰:“善。” | 孟尝君说:“好。” |
谖乃焚其券,民皆称万岁。 | 冯谖于是烧掉了借据,百姓都高呼万岁。 |
后来,孟尝君为齐相,出巡于薛。 | 后来,孟尝君担任齐国相国,出巡到薛地。 |
民皆迎之,称曰:“孟尝君,吾父也!” | 百姓都迎接他,称他为“孟尝君,我们的父亲啊!” |
孟尝君由此得天下之誉。 | 孟尝君因此赢得了天下的声誉。 |
三、结语
《孟尝君列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幅战国时期士人文化与政治生态的缩影。通过孟尝君与门客之间的互动,我们看到了一个重义轻利、知人善任的贵族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的重视与依赖。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极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